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会第485期

Topic(题目):同核异能态的可控激发

Speaker(报告人)郭松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Date(时间): 2023年4月6号(周四)下午4:00-5:30

Place(地点):加速器楼402室

Contact Person(联系人):许甫荣(frxu@pku.edu.cn)


Abstract(摘要):

同核异能态有可能同时具有高激发能和长寿命,因而有可能成为理想的储能形式。为了拓展其应用场景,如何可控的释放能量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般认为这通过诱发退激实现,即将长寿命同核异能态激发到相邻的短寿命核态,并沿其他路径退激到基态,释放全部能量。目前已知数种将原子核同核异能态激发的物理机制,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电子俘获致核激发。作为内转换的逆过程,在满足共振条件时,原子核有望高效率地伴随核外电子俘获而激发。理解该机制,对研究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解释一些特殊的天体过程。几年前该机制被首次实验报道,不过实验提取的激发几率远高于理论预期,引起了研究界的广泛关注。我们通过评估其实验证据,发现测量中卷入的复杂伽马本底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被高估。随后我们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次级束终端,将目标核素的生产过程和电子俘获致核激发过程分离,从而在很低的伽马本底环境下开展实验测量。我们将测量精度提高了两个量级,不过并未观测到激发现象,而是得到了激发几率的上限值。结合最近的理论研究进展,我们的实验测量精度已经接近理论预期的激发几率值,很有希望在后续工作中观测到激发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本工作的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实验和理论的巨大鸿沟已经消除。



Biography(报告人简介):


C9D18郭松,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2009年在中科院近物所取得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博士学位。从事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利用国内外大科学装置主持多次实验工作,取得如下重要成果:1)指出热门的摇摆运动研究存在严重问题,并通过国内实验否定了报道于PRL的187Au中的摇摆带;2)首次发现手征-赝自旋四重带,以及与之联系的八极关联;3)指出电子俘获致核激发的首次实验报道可能有问题,并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首次利用同核异能态束流对此开展高精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