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北京大学核科学讲坛第四期-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进展和展望

主讲人(Lecturer):贺贤土 院士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题目(Title):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进展和展望

时间(Date):2019年12月13日(周五)下午3点-4点半

地点(Place):北京大学物理西楼3层思源报告厅

---------------------------------------------------------------------------------------


摘要(Abstract):

经过五十多年努力,为了人类理想能源的热核聚变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是磁约束聚变以外的另一条途径,它除了为聚变能源以外,还有重要的国防应用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的探索。目前美、俄、法、中等国家正在投巨资建造紫外波长能量2MJ以上巨型激光器,竞相争取首次实现点火。经过几代激光器上的实验以及大量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惯性约束聚变过程的科学问题的了解已经获得了很大提高,点火靶研究中极其复杂的科学问题的面纱正在不断被揭开。特别是,最近在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上的点火实验虽然失败,但它为走向点火探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认知。本报告介绍了国际上(包括中国)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进展,存在的科学问题和可能解决的途径,特别,重点讨论了新型点火途径-混合驱动的物理过程和神光III上的相关实验结果。最后,也展望了惯性约束聚变的发展。

个人简介(Biography):

贺贤土,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及俄罗斯科学院荣誉科学博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86-198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先后担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执行委员及数学物理学部主任、国家“863”计划直属惯性约束聚变主题首席科学家。兼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中心主任,以及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科技部863”计划顾问、国际原子能机构惯性聚变能咨询专家组成员。在我国核武器研究和设计中完成了大量开拓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验室模拟等重大任务。在我国激光惯性约束聚(ICF)变计划中,曾多年领导团队突破大量科学和技术难关,建成了我国独立自主的ICF研究体系,领导团队获得了我国首次间接和直接驱动出热核中子的重要进展;并提出新型混合驱动ICF点火途径。基础研究方面,发表论文3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和二等奖、何梁何利奖、光华奖以及国家863高技术先进个人奖等。并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永久编号第79286号为贺贤土星荣誉,2019年获美国核学会Edward Teller奖。

联系人(Contact person): 曹庆宏(qinghongcao@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