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至8月2日,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简称“技物系”)季伟助理教授的带领下,胡天骁、李金柠、李至博、李相燃、张臣五位同学圆满完成了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的第16届Nishina School暑期学校的学习交流,展现了北大物理人的专业素养与国际化视野。

2025年,开幕式合影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简称“理研”,RIKEN)始建于1917年,是日本最重要的自然科学领域综合性研究所之一。本次暑期学校举办地为其位于和光市的本部,研究所内拥有大型加速器设备、脑科学研究中心、环境资源研究中心等尖端科研设施。理研在百年历史中涌现出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野依良治等诺贝尔奖得主,并取得如发现113号新元素Nihonium(Nh)等重大科研成果。
仁科中心(RIKEN Nishina Center, RNC)是理研下属的核心研究机构之一。Nishina School项目始于2008年,由RNC与北京大学核物理基地联合发起,旨在加强亚洲地区科研合作,激发本科生对核物理学科的兴趣,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的培养。2012年及2016年,韩国首尔大学、香港大学相继加入,后续日本东北大学、立教大学、美国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等陆续参与,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国际化程度。
仁科暑期学校的学术交流项目在为期两周的时间内,系统组织课堂授课、分组实验与总结报告等环节,旨在夯实学生的核物理理论基础,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并推动区域科研合作与青年人才培养。
第一阶段聚焦核物理基础理论教学,全程采用英文授课。教学中特别注重互动交流,设置多轮问答环节,鼓励学员随时提问。授课教师对每个问题都给予细致深入的解答,营造了活跃而严谨的学术氛围。这种全英文的沉浸式学习,不仅让同学们系统掌握了核物理前沿知识,更显著提升了他们在国际学术环境中的交流能力。

北京大学技物系老师和学员合照
(从左至右:李金柠、张臣、季伟、李至博、胡天骁、李相燃)
季伟助理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极化自旋及其在基础物理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引发了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

季伟助理教授在做报告
第二阶段为分组实验环节,是本次交流的重点与亮点。本次实验中的六个小组轮流使用一台 2 MeV 的小型质子加速器,使用不同的靶核或不同的测量方法研究核反应12C(p, γ)13N,10B(p, αγ)7Be,27Al(p, pγ)&(p, αγ) 和9Be(p, γ)10B。同学们在指导教师讲解后,自主参与实验设计、设备搭建、数据采集与处理全过程,在实践与讨论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综合科研能力。


最后一天,每位学员分别就各自的实验成果进行了全英文的学术汇报。技物系5名学生的汇报充分体现出大家清晰的研究思路、扎实的数据分析和流畅的英语表达,获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在结业典礼上,主办方为全体学员颁发证书,RIKEN的Ishiyama教授特别赞扬了北大学生的出色表现,期待他们未来为核物理发展贡献智慧。

结业典礼上学员们获颁证书
除了密集的学术活动,还安排了丰富的文化交流。同学们与来自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美国等地的学员深入交流,分享各自的文化传统和学习体验。日本同学热情介绍本土文化与风土人情,首尔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同学分享了各自的学习生活体验,美国高中生则展现出跨年龄合作的活力与创新思维。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也让大家更加体会到国际合作在科研中的重要意义。
参与此次交流的五位同学表示,这两周的学习让他们受益匪浅。他们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拓宽了国际视野,也收获了友谊,更坚定了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念。大家表示将把这次宝贵的经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继续探索!
衷心祝愿北京大学核物理基地与RIKEN的合作历久弥新,继续为青年学子的成长和核物理学科的发展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